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KR] 我的韓國住宿-ACE考試院 고시텔 (고시원)


之前原本住在惠化大學路那邊,那邊環境本來就不錯,生活機能也很健全。
但因為換到較便宜的民間補習班學韓語,為了省下搭車的時間就開始考慮找新房子。

在網路上找到有人推薦中最便宜的就屬這家位於新村的ACE考試院 。
新村整個區域因為鄰近延世大學、弘益大學和梨花女子大學,很多學生。
而且附近幾乎全是餐廳或咖啡廳,如果要外食,非常方便,一出門就是了。
其實新村這裡的考試院有不少間,在新村走一圈就幾乎都看得到。
但我懶得一家一家上門問和看房間,於是在看了這家環境還可以接受後就搬進來了。

鑰匙押金2萬韓圜,4樓主要住女生;5樓住男生。
為了省錢,我選了一間最便宜的,但同時也是最小的房間。
總坪數不到兩坪,甚至比人家家裡的廁所還小!

而地板空間只夠容納一張床和椅子,如果再放行李箱,連門都很難打開,
所以我只好把行李箱塞在書桌下。

月租220,000 won,等於只要不到6000台幣/月。
其他的房間就算稍大,也大不了多少,頂多兩坪多一點。
在市區能有這種價格,不要說首爾了,
就連台北市市區都不一定能找得到這種設施齊全的房間。
房間裡有冰箱、電視(舊型小台)空調孔、桌椅,
另外像該有的公共浴室、廁所廚房洗衣機、飲水機也都有。
同時也有提供免費的白飯和泡菜,沒有泡麵(較新或較貴的考試院會有)

* 抱   怨   時   間:

- 房間因為是建後再隔開的,隔音很糟,只要隔壁在看電視或是打呼都聽得到。
因為附近都是餐廳,晚上隔著牆壁竟然還聽得到外面街上的音樂聲。
要是房間有對外窗的話,肯定是吵到睡不著,半夜兩三點都有人在吃宵夜。


- 房間空調是由管理者控制,加上我房間沒有對外窗,只有門上方一小排窗
所以住在裡面,遇到寒冬還好,到了夏天真的會悶熱到爆!

- 這家考試院整體環境都很舊。泡菜很難吃,而且冰箱有異味,
所以只能想盡辦法看是要拿來做泡菜炒飯還是煮泡菜拉麵。
泡菜沒了後也不太會主動補充,往往都還要去提醒,等好幾天
白飯有時候也是來不及煮,只能再等等。

- 洗衣間有股莫名的異味,洗衣粉也是不會主動補充。廁所衛生紙常常用完了沒補。

- 網路有時候三天兩頭就會斷線一次,幾乎每個禮拜至少一次,煩不勝煩。

- 我那間房間的床應該睡過很久,有一半是凹陷的,彈簧都有點鬆弛了。

- 廚房沒有足夠的公共廚具和鍋碗瓢盆、湯匙筷子等

- 走廊某些地方的磁磚似乎有脫落,踩在上面會有聲音。

- 原本看起來應該有地熱的地板,在寒冷的韓國冬天卻一點也不暖和。

- 住在這的小白也很多。我碰過隔壁的中國人,半夜十二點多竟然還在房裡講電話。隔壁的韓裔美國人,凌晨五點還在整理行李,塞塑膠袋和丟垃圾的聲音乒乒蹦蹦,幾乎把半個樓層的人都吵起來!有這種鄰居,運氣真不錯-.-"

以上比起之前住的那家考試院,全部都是人家(相反)沒有的缺點......

不過也多虧住在這間考試院,讓我在首爾的花費省了不少
一開始住沒啥問題,但住久了後,就連我這種耐操的人
半年下來也開始受不了,覺得一個人回到房間就好像在坐牢一樣 =  ="

住這的主要優點,除了離鬧區近,交通方便;而且月租便宜,能夠省下不少住宿費,又有考試院的優點-在韓國不用簽長期約和付押金,可以接受的人還是可以考慮。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Ch.8 紐西蘭N.Z.-來去當「採花大盜」


旅行期間,除了觀賞風景,同時利用簡訊和網路找工作,最後終於依照背包客棧的訊息上找到位於Tauranga這個盛產奇異果的城市附近一家果園,於是向Tauranga出發去採奇異果花,工期很短,只有半個月,到十一月底,不過因為我下個目標是十二月的櫻桃工,正好可以填補這段空檔。

那兒我遇見了五個台灣人,在先前的四個多月英語環境後把我又拉回了中文的世界,個個都很好相處,愛拼又會玩。我們住在一個當地華人家中,家裡養了兩隻貓,還有網路,感覺就好像又回到了台灣一樣。我的室友是位泰國華僑,40多歲還是單身,會說不太標準的中文,曾經到過20幾個國家工作,其中包括台灣桃園,還提到同事在台灣工廠工作,結果手被機器輾斷的慘事。有次他帶我去用魚肉釣魚,好幾年沒釣魚的我差點釣到一條大魚,結果就因為魚太重,魚線就這麼斷掉,只能望魚興嘆。沒上班的時候,我們一行人就開車去Tauranga吃港邊美味又新鮮的魚薯;到海邊去挖Tuatua(大家慣稱pipi)回家煮湯吃,雖然沒人管制,但還是有告示牌子寫著每人每天限採150個。有時候,一起工作的中國人也會到這來把螃蟹籠丟到海裡抓螃蟹。可惜後來看新聞,那片海域已經被污染,不能再補食了。另外,冰淇淋也是每晚必備,因為在號稱最便宜的Pak n' Save量販店買了平常七塊多紐幣一盒,特價不到四塊(約一百台幣)兩公升裝好吃Cadbury冰淇淋,結果大家搶購一堆。


有次因為隔天沒上班,我們一行人就瘋狂地晚上十點開車殺到東角去,等到那邊已經是半夜三點多,先在車上跟帳篷睡一會兒後,五點多就爬起來準備看日出。在紐西蘭最東邊這裡有座以國際換日線為界,全世界最東邊的燈塔,我們在那欣賞了當天全世界最早的美麗日出,回程經過一棵全紐西蘭最大的聖誕樹(Te-Waha-O-Rerekohu),已經有350多歲高齡,大約有22根樹幹,樹枝長約40多公尺。這種樹(pohutukawa) 在紐西蘭很普遍,甚至還被譽為國樹,之所以稱聖誕樹的原因是因為它總是在聖誕節前後開花,跟台灣的聖誕紅類似,也是在聖誕節前後葉子變紅。途中經過奇異果故鄉的招牌-大奇異果,連忙拍一張以茲紀念。到了Waihi這個產礦小鎮,過去的繁華已不復見,只留下一個有足球場那麼大的礦坑供人憑弔。接著又風塵僕僕地前往下個景點:Cathedral Cove,電影『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其中有一幕就是在這裡實地取景,因而聲名大譟,主角們在通過石洞後就可以穿越時空,而我們在這則是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之後選了休假日,我們去了兩個主要行程:一個是哈比屯,魔戒迷必到之處;一個是Wairere瀑布。到哈比屯必須要參加行程,58元紐幣要價不斐,根據去過的人經驗幾乎都覺得不值得,所以同行只有一人參加。因為所謂的哈比屯其實是用白色木板在淺洞上覆蓋住,這樣外表看起來就像是哈比人的房子,加上現在大部分的布景都拆掉了,只留下空空如也的小洞和羊大便。我想,對哈比屯的印象還是留在電影裡就好。到了另個景點後,從停車場爬到瀑布最頂端單程就要90分鐘,加上天候不佳,下雨時泥濘的地面很難走,一不小心就滑了好幾次,我們一行人淋的跟落湯雞一樣,全身又濕又冷,很是狼狽。下山後肚子餓了,我們就到Hamilton,找Lonely Planet作者推薦那道「永遠受人歡迎的辣蒜味義大利麵(spaghetti aglio e olio)」,好吃!店裡的時尚義大利老闆娘也不吝跟我們合照,店裡的歐式裝潢,讓人有如到了歐洲一般。


活力充沛的我們還不滿足,趁著沒上班的空檔,同事又帶著我們殺到Cromendal半島去,整條路狹小蜿蜒沿著海岸而建,這時有個好司機就很重要。公路旁就是沙灘,很多家庭趁著天氣好全家出遊,途中還在一個公園看到古董車大聚會,在紐西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古董車,從最初發明的汽車款式到世界大戰時的吉普車通通有,甚至百年以上歷史,而且都保養的很好,不時可以在馬路上看見。我們依著Lonely Planet手冊上的說明,在Thames這個小鎮找到模仿唯妙唯肖的小火車,它們不只是模型,還可以載人,有台蒸氣小火車還真的是用添加的煤礦來發動,走在迷你鐵道上很有趣味。午餐吃了LP作者推薦的好吃煙燻鮭魚,下午我們到了一處沙灘,這沙灘有什麼特別的呢?其實這裡底部有岩漿流過,上方的沙灘跟海水也因此被加熱,所以滿滿都是慕名而來在泡熱泉享受的人,看起來就像是個「熱池肉林」,我們也挑了個別人挖好的池子來體驗。最熱的地方,甚至還一直在冒煙,踩上去的話,不到三秒鐘就會燙到跳起來。回程經過Paeroa這個小鎮,也就是聞名世界的L&P飲料發源地,喝起來味道像是嘴裡有跳跳糖,或沙士糖的感覺。晚上我們還挑了附近的Mt. Maunganui去拍夜景,它是座像在突出小島的小山,登頂只需幾十分鐘,就可以俯瞰整個Tauranga半島,那萬家燈火與半島的獨特造型形成迷人的景緻。


基本上採花在奇異果園算是相對輕鬆的工作,只是剛開始不習慣的時候,因為花長在支架上,舉手抬頭整天,肩膀跟脖子會非常痠,很痛苦!但是大概過了三天後,習慣成自然,不痛了,人體真奇妙。如果身高不夠的話,有女生還穿特製的鐵鞋來增加高度,一穿可以讓你瞬間增高十公分!花盛開時,天氣好的話,會有超多蜜蜂穿梭其中採蜜,差點還以為這裡是蜂園。牠們還比我們晚開工,我們每天早上五、六點就上工,蜜蜂則是到八、九點才出現,有時還會意外發現鳥巢,裡面有鳥蛋或張著黃口嗷嗷待哺的小鳥。

套句同事常掛在嘴上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工作再貼切不過了!每天要採的花跟花苞都不太一樣,園主跟工頭都會在開工前講解,接下來就是靠「抓奶龍爪手」的功力,我們那時都笑說樹上這些都是錢啊!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只是邊摘要小心採下來不能有花梗,因為老闆也不是笨蛋,這是算重量計件制,不可能允許有重量但沒用的花梗充斥。另外還有很多中國人、印度人跟毛利人,專耍小聰明,會跑來偷摘原本屬於你的這行,打游擊戰,而且專撿較低又好採、大顆較重的花苞,這樣偷吃步一天下來最後都能採到幾十公斤的花。只要不能賺錢,像是重量較輕已經開的大花一律不採,不管園主或工頭如何交代。等於是他們把你原本能採的好花都搶走了。原本很氣憤的我,有一次看到隔壁排的大嬸,因為高度不夠,特地搬小板凳來墊腳,這麼做很麻煩,因為時時得跟著腳步彎下腰來移動板凳,看她年紀似乎比我媽還大,但還要遠渡重洋,離開家鄉來賺這些辛苦錢,家裡不知有多少口要養,還有旁邊的大叔也是,霎時不禁同情起來

花開的很快,常常是早上採過這排,下午再回來時花苞又開花了,不過我們採的速度更快,短短兩個多禮拜整片體育館大的果園就已經採到沒花,花期最終在十二月一號結束。我採的時候,在公樹園是每公斤4紐幣計價,一般人聽到花要算採多少公斤都會很驚訝,但這只是先入為主的觀念,就像「一公斤的棉花跟一公斤的鐵,哪個比較重?」一樣,花還是可以採到好幾公斤,像我平均一天戰績是23公斤左右,如果以一朵花5公克來計算,大概採了4600朵花,這還不夠看,像有強手甚至可以採到四、五十公斤一天,相形之下真是小巫見大巫。


最後一天,吃完老闆請客的員工烤肉大餐後,園主帶我們到採下來以後花的處理地點-花粉廠參觀,邊走邊解說,就好像企業參訪一般。首先把整袋的花倒到輸送帶上,這時採下來花的優劣品質一目瞭然,有多少梗也能看的一清二楚,接著進入大滾輪,利用離心力把花粉搖出,而且連續三關,目的就是要搖個徹底。然後把分離出來的花粉平鋪在木板上,放進木箱裡烘乾24小時,接著利用強力吸管把花粉吸進大試管,以精密儀器做更仔細的篩選過濾。不要小看這些平凡無奇的花粉,每罐約一公升的容量可是價值台幣兩、三萬,平時就儲存在冰箱裡的精子銀行。原來我們所採下來的花,目的就是要萃取其中的花粉,再利用蜜蜂或人工方式做授精用,把公樹花的花粉傳到母樹花上以後,生出來的就是奇異果寶寶啦,不知情的我還以為這些花粉是養顏美容的聖品呢。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Ch.7 紐西蘭N.Z.-我在最北角


蘿蔔與馬鈴薯季主要是從二月到十月,所以十一月季節結束後我又踏上旅程,打算先從紐西蘭最北端開始遊覽,這時又經過了首都奧克蘭,雖然距聖誕節還有一個多月,但大大小小的相關活動已經開始籌辦,到處都可以嗅到耶誕氣息,聖誕樹無所不在,市中心還豎起一座大型耶誕老公公像,在聖誕節之前臉上纏著紗布,等到當天再掀開。就連街上的櫥窗也有可愛的老鼠過聖誕活動布景。很多慶祝的演唱會活動會提早舉辦,因為等真正到了聖誕假期,重要性跟台灣的春節一樣,全體演唱會工作人員跟歌手都要休息。我也特別應節選了沙灘聖誕卡片系列,因為聖誕節在南半球是「夏天」,有趣地顛覆了過去白雪耶誕的印象。

在奧克蘭時,正煩惱頭上的三千髮絲要怎麼處理,無意間得知在市區有免費剪髮這麼好康的服務!就在主道皇后街上的一家「Mr. BARBER」。它其實是一間美髮學院,幫我剪的是位印度中年婦女,很明顯是個學徒,我這次只要剪成簡單的短髮,對她應該不是難事,老師看起來像中東人,剪髮過程中會在旁邊走動監督,有問題就隨時幫學生解答,隨時糾正,所以也不用擔心髮型會被剪壞,就連我也可以學到很多剪髮的知識。髮廊旁邊就是教室,完全沒有牆阻隔,而且學員絕大部分都是男性,這裡似乎也只剪男生頭。被剪的人感覺就像白老鼠,有時旁邊會有很多人圍觀。最終因為是學徒邊剪邊學,大概要整整花了1個小時。雖然是免費,我在離開前還是給了點小費,畢竟人家也是花時間在用心幫我剪的。


路上逛街的時候,突然看見那個熟悉,留著辮子的雀斑小妹,是好久不見的溫蒂漢堡!身為台南人,小時候去東帝士百貨公司必吃,雖然這裡速食都很貴,一個套餐動不動就是10元紐幣上下,但是可以重溫兒時滋味也值得。另外還有我後來都跟人強力推薦的麥當勞安格斯(Angus)牛肉漢堡,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牛肉漢堡!特地選用紐西蘭當地好山好水特產的安格斯頂級牛肉,不用上館子,在麥當勞就可以吃到這種上等牛肉,從一開始還不知道安格斯的魅力,到一咬下去整個驚為天人,這樣的價格相當划算!

晚上住在一家青年旅館,有BBH會員卡可以打折,只是位置有點糟糕,從市中心巴士站走過去得爬到奧克蘭市最頂端,整段長斜坡大概有好幾百公尺,這時最痛恨的就是身上沉重的行李,這是我最不喜歡奧克蘭的地方,全市丘陵斜坡不斷,走路起來特別費力。另外這個地方有點雜亂,尤其到了深夜會有很多怪人閒晃,警察也會不時盤查巡邏。而且還發生了一件事,週四晚跟日本朋友到Pub回來已經是凌晨三點,正要開上鎖的旅館大門時,這時不知哪冒出來的兩個黑人聲稱他們住在樓上又忘了帶鑰匙,我還來不及反應,日本朋友已經幫他們開門,還幫忙按電梯,隔天早上,旅館老闆娘看到我們劈頭就問說昨晚是不是有幫人開門,因為她從監視器看到一清二楚。原來那兩個是小偷,當晚他們進來後就到處看有沒有人沒鎖門可以下手,幸好老闆娘養的兩隻狗適時機警狂叫,才沒發生憾事,不然我們兩個可能就要成為幫兇在警察局見了。後來在電梯口就出現告示,上面貼著一張電梯裡拍的嫌疑犯照片,就是在通緝一名趁主人沒鎖門進去偷竊的歹徒。

在奧克蘭短短停留兩天後,日本朋友要去另個朋友介紹的伐木工,而我則是繼續往北,參加Kiwi Experience,這個紐西蘭最大的遊覽巴士公司其中一個三天兩夜島嶼灣行程。第一站來到觀光小鎮Paihia,沙灘上有兩位毛利女孩好奇地直盯著我看,感覺這裏像安靜點的小型墾丁,也有很多銀髮遊客,鎮上圖書館有免費網路及街上不少藝品店,裡面很多創意設計小品;另外戰爭紀念堂裡面雖然場地不大,但正在展出的手工藝品特賣會可以發現不少巧思與創意,而且創作者都是年紀大的爺爺奶奶們,每樣作品都是那麼可愛,要不是因為接下來的旅途還很長,不想再增加討厭的行李重量,早就下手了。我喜歡這個小鎮。

下午大部分團員都去參加自費行程,但那些活動並不吸引我,在不想浪費錢的情況下,聽i site說有個免費的Haruru Falls Mangrove walk可以看瀑布。我馬上就去,來回共3小時,不難走,全程可以看到沼澤地和不少蕨類,很有南太平洋的感覺,一旁的樹上還有大鳥在築巢,野兔家族也全員出動來迎接我。


第二天我們就出發到Cape Reinga,紐西蘭最北角,這裡是毛利人的聖地,在古老的毛利傳說中,他們相信人死後的靈魂會回到這裡來。聽說從這裡郵筒寄出的信還會蓋上特別紀念郵戳。走到路線底端是座燈塔,旁邊還有根指示牌,上面指著世界各個主要城市的不同方向。下一站我們去抱一棵巨大神木,那是Kauri,一種紐西蘭的特產木材,品質優良,曾出口到很多國家。之後還到個大沙丘玩滑沙,要走到沙丘頂端很累,因為每一步都會陷下去,缺乏支力點很難前進。滑下來的時候速度還挺快的,有時候要用腳來控制方向,不然會很容易翻車。

行程中還有包括九十哩海灘,景色蠻單調的,據說實際長度並不到90哩,大概只有64哩,但後來約定成俗後也就不改了。巴士在沙灘狂馳,我坐在裡面實在很怕輪胎會陷在沙子裡動彈不得,但車子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慢下來。中途司機親自帶我們拿水桶抓pipi(貝類),在海浪退去時它們的外殼會露出來,這時只要輕鬆地往沙裡一挖就到手了。

我們瘋狂的巴士司機,「Sweet As」這句紐西蘭俗語(好的意思)是他的口頭禪,還說這句話是他發明的,沒聽清楚的話還以為是甜屁股(Sweet Ass)。回程時,遊覽車上放了一部紀錄片,敘述一個叫Bruno的澳洲人為了如何到好萊塢成名而所做的一切,他其實是同性戀,還在片中大玩露鳥遊戲,不時還來招360度旋轉,露骨的程度讓人看了瞠目結舌。我記得有一幕最好笑的是他跟男助理兩人在擂台中央大玩親嘴,一旁的觀眾雞皮疙瘩起得受不了,狂往台上丟東西,就是為了要讓他們停下來。

回到Paihia後,順便坐渡輪到對面的Russell鎮去爬後山,那兒有全島嶼灣最好的景觀,是當地一位攝影師告訴我的,在上面果真一覽無遺。晚上在街上走,遠遠就聽到有人在嘰嘰喳喳,夾雜著親切的台灣國語,我就知道一定是台灣人。原來是四位背包客,三個來自台北,一個桃園,還在她們住的BBH請我喝酒,這才發現好久沒講中文了。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Ch.6 紐西蘭N.Z.-蘿蔔之都 Ohakune


跟我聯絡的是一位台灣女生,她之前也是來紐西蘭打工度假,嫁給工廠的華裔老闆。時薪制的工作主要有兩種:grabingpacking,前者是從輸送帶上挑出不好的蘿蔔和馬鈴薯丟掉;後者是將挑完並由機器依大小重量分類好的蘿蔔和馬鈴薯,裝袋後封好,搬到棧板上。做packing前幾天真的很辛苦,因為平常搬20公斤的行李是沒問題,但現在要搬一整天每袋20公斤蘿蔔後來習慣後,反而比較喜歡,還鍛鍊了一身肌肉,想想看去哪找這麼好的健身房,付錢讓你練身材。garbing雖然只要一直站在線上,看似簡單卻無聊,而且輸送帶的速度快到會讓你手忙腳亂,站一整天下來的結果就是腰酸背痛。每到smoko time(休息時間)就會有免費的好吃糕點與牛奶供應,因為我們做的是勞力工作,相對的需要不停補充熱量。工廠裡還有一隻才兩歲多,很可愛的小廠狗叫Tie,牠這種品種最擅長抓野兔或耗子,在這一帶似乎很常見,只是Tie似乎獨鍾於馬鈴薯或石頭,牠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你丟我撿,不管玩幾次都不厭倦,丟的再遠牠都會咬回來。即使冬天常冷到直發抖,牠還是要跑一跑才行,跟牠玩耍是我在那邊的樂趣之一。


住宿的話,在工廠旁邊就有四間兩人小屋,冬天雖然很冷,但幸好裡面有暖爐,而且我帶來的超保暖睡袋也派上用場,只是每天早上醒來手指都還是痛到沒法握拳,因為上個工作的後遺症,就這麼痛了一個多月才好。另外像廚房、洗衣機、浴室等在工廠內應有盡有,三餐都是配免費的紅蘿蔔和馬鈴薯。但缺點是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如果沒有車,就等於是被困在這裡。我來的九,十月,一個禮拜七天有六天都在下雨,今年好像下特別多,因為這裡每個人嘴巴都在唸「too much rain!」,而且從當地報紙還得知今年特別冷,冷到有時甚至還會下雪,因為這裡海拔較高。下雪時雖然很美很好玩,但真的是爆冷!溫度大概只有零度,想玩雪球或堆雪人都不能太久,因為手指很快就會凍僵了。

有天,正如往常地在賣力搬蘿蔔袋,老闆問我要不要假日幫忙加班,心想反正沒事做還可以賺外快就答應了。到了那天才知道我要做的是不一樣的工作,由於工廠旁邊就是老闆的牧場,十月份正好碰上牧場裡的年度大事-docking,讓我體驗到非常紐西蘭式的生活,而且這工作一般都是Kiwi負責,很少背包客有機會。所謂的docking就是割羊尾,剪短尾巴的意思。北島習慣叫docking;南島叫tailing。剪羊尾巴可是飼養綿羊除了剪羊毛外的另一項重要儀式,剪羊毛是針對成羊;而剪羊尾對象則是羔羊,必須要在他們長大前割短,也可以說是他們的成年禮。因為如果羊尾巴過長不剪短的話,很容易孳生細菌,導致感染併發寄生蟲等疾病。

要剪羊尾之前,我們先架好活動式圍欄,接著就是重頭戲-專業的牧羊人會騎著三輪式越野摩托車,跟一群訓練有素的牧羊犬開始趕羊,等羊群靠近後,我這時和其他人就會負責拉起布條,將牠們圍入柵欄內。但是因為關進來的大小羊都有,而我們只要小羊,所以一旁還會有個出口作篩選,在那區分大小羊,小羊會被趕到另外一個小圍欄;大羊則是直接出去在外面等。接著就是我主要的工作,將一隻隻的小羊抱上滾輪台,輪流讓高熱的棒子快速燙斷羊尾,而不是想像中用剪的。羊毛摸起來又軟又暖,可別看小綿羊很可愛,每隻起碼都是二、三十公斤重的很,抱一整天也是很累的!! 而且個個活蹦亂跳,一不小心就會跳出圍欄,強勁的後腿讓我都得小心翼翼,但還是讓一隻在掙扎時扯破了我工作褲的口袋。

割斷的羊尾巴並不會這樣就丟掉,而是集中起來在工作結束後,地上升起火堆,把圍欄拿來當烤肉架,就這樣烤起羊尾巴,成了晚上的佳餚,剝掉焦黑的外皮,裡頭富有彈性的部份吃起來有點像是在吮雞腳的感覺。


另外牧場還有個「割牛角」的工作,因為不管肉牛或乳牛,被人工飼養時不會有被肉食性動物攻擊的危險,原本用來自衛的牛角反而變成多餘,形成對人或對牛的危險武器。割牛角的場地就像古代斬首的閘門一樣,一斬下去牛的哀號聲馬上傳遍四野,而且還血流滿面,幸好我沒做這工作,感覺太殘忍了。後來工廠工作結束後,老闆因為想弄個園藝造景,我們就多了新工作-搬石頭,卡車載來一顆顆的鵝卵石,我們都得先由人力從大木箱裡面挖到推車上後,再一車一車推上將來是花園的斜坡上倒,然後還要將它鋪平,前後總共不知道搬了幾十噸的石頭,是非常非常艱難的工作,因為石頭真的很重!那時真的覺得只有三個字:「錢難賺」,心想這該不會是紐西蘭最難的工作了。

Ohakune,號稱蘿蔔之都,十月初正好碰上一年一度的蘿蔔節,其實往年都是七月份,今年則因為某些因素而延後舉辦,恰巧跟中秋節同一天。蘿蔔節當天鎮上舉辦大型園遊會,一些臉上化彩妝打扮的小Kiwi會拿著雞毛撢子邊跑邊跳,經過我時還很友善地笑著用雞毛撢子輕拍我的身上,我猜應該是掃除厄運的意思吧。接著還有一場小遊行,每家的車子都會裝扮一番出來繞街,以及七彩繽紛的創意裝扮人物遊街。


工廠就在Mt Ruapehu,這座北島最高(2,797m)的山附近,所以不論從哪裡都看得到這座大山,而且在不同的時間還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色。放假閒來無事時,打開電腦看影片、拍照和到處走走探險就成了我在那裡唯一的樂趣。由於我跟日本室友都沒有車,哪兒都去不了,住的地方離鎮上大概有十幾公里,走路的話起碼要兩個多小時。從前就耳聞在紐西蘭這個背包客天堂,搭便車是很稀鬆平常的,也就這樣豎起大拇指,而展開了我的Hitch-hike經驗。

我的第一次Hitch-hike:跟韓國同事同行,幸運地,五分鐘不到就有一對情侶駕著小車,好心地載我們到鎮上。因為聽同事說上次他們三人走了大概半小時才有車願意停下來。

我的第二次Hitch-hike:回程時,由於在YHA上網待的比較晚,我自己一個人試著hitch-hike,也是幸運地在大概五分鐘過後,有台金色的Land Rover在我面前停下來,車主是位房地產經紀人,連週六也得上班,正好在回家路上。這是我第一次單獨Hitch-hike,也是第一次搭Land Rover,不愧是台好車,裡面空間超大,皮椅也很舒服,前座超多按鍵跟儀表板。提到台灣,他也說他跟前妻曾在十年前到過台北玩等等。甚至還向我介紹Ohakune盛產蘿蔔的原因,由於當地屬火山地質,岩漿把地底裡面的泥土跟養份都翻出地表,所以土壤很適合蘿蔔和馬鈴薯生長。最後還好心地載我到住屋前下車,讓我省下一小段路。

我的第三次Hitch-hike:正好韓國同事也想去鎮上,所以跟他同行。這次走了大概10多分鐘後有台車停下來,車裡面都是垃圾,好不容易在垃圾堆中找到座位。不過他是往Raetihi,一個在Ohakune旁的小鎮。所以我們在Raetihi下車後,走了一小段路,又幸運地找到車載我們到Ohakune,車內是老人與狗,不然兩鎮距離還真的蠻遠。

我的第四次Hitch-hike:要回家時卻碰到最壞的情況-狂風暴雨!早上天氣還好好的,下午突然下起雨,又颳起風-這就是紐西蘭多變的天氣。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攔到車,我跟Chris兩個足足走了快半小時,才終於有位司機願意好心冒雨讓我們上車,不然我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回來,風雨實在太大!根本就像老天把整盆水倒下來一樣,而且雨傘也不能用,因為馬上就開花。跟車主交談後才知道他原來還是位飛行員,由於眼睛有問題,所以隨時都戴著墨鏡,談到他開飛機時嚇朋友的有趣經驗,我們都跟著笑起來。

我的第五次Hitch-hike:這次跟日本室友同行,他因為抵擋不了香菸的誘惑,戒菸失敗,要到鎮上去買較便宜可以DIY的煙草。這次不到十分鐘就有台小貨車在我們前方停下來,裡面是位爸爸載著電視機要到威靈頓找他女兒,實在是很遠的一段路。他對我以前在台灣的IT工作似乎很感興趣,介紹我說奧克蘭也有不少相關的工作。

我的第六次Hitch-hike:到超市買完日常用品回家時,很快地,五分鐘內就有台小轎車停了下來,開車的是位德國女孩,還有巴西女孩同行,大家都是背包客,所以好心地載我們一程。聽到我們只花五分鐘就等到,她們還很驚訝地直說「Lucky!」。


我的第七次Hitch-hike:這天實在很不幸,一直走了半個多小時後,才終於有車願意停下來,車主兒子接下來要到日本,所以對於我的日本室友很有興趣,不停的問問題。

我的第八次Hitch-hike:回程有點晚了,一直走著走著,走了半個多小時以後才有台箱型車在經過我們後,又折返來好心地載我們,他們正結束週末假期,在往奧克蘭方向回家的路上。膚色黑黑的,原以為是毛利人,但其實是來自南太平洋的Samora(薩默)群島,在2009年的海嘯有受到影響,車上有位學校老師,幸好父母都搬到奧克蘭逃過ㄧ劫,另外還有位是在市內的法律援助單位工作。

我的第九次Hitch-hike:這次出奇的容易,因為我才一走到路口,連姿勢都還沒擺,手還沒舉起來,就有一台車彷彿知道我的心意一樣,主動停下來問我要不要載一程。他們是一對老夫婦,趁勞工節來渡假,正要往奧克蘭回家的路上。平常喜歡拍照,到山上滑雪,車子後面還掛著兩台腳踏車,真是老當益壯。途中停下來幫他們拍了兩張照片,看他們滿意的笑容我也很開心。因為我這趟想到附近的Whakapapa,也就是電影「魔戒」裡的末日火山,他們還特地駛離他們原本行駛的道路,專程載我到山腳下,實在很好心。也很羨慕他們,我老了也想像他們這樣可以到處遊山玩水。

我的第十次Hitch-hike:回來時有點失策,因為傍晚五點多天黑又下起雨。原本很擔心找不到車怎麼回來,因為Whakapapa比我想像中的還要遠,在幾台車呼嘯而過後,終於有位很壯的先生停下車,他就在我常去採買的New World工作。雖然他的Kiwi式英文發音很奇怪,大概只能懂一半,不過還是聊了不少,包括這才知道紐西蘭近年增加的人口中將近有一百萬都是移民。

我的第十一次Hitch-hike:到鎮上順路搭下班時的公司車,想說回來要怎麼辦,沒想到還是一樣非常lucky! 剛好被同事看到,他正開著車要載他中學的兒子回家。所以幸運的我就提著一堆食物順利到家。

我的第十二次Hitch-hike:這次載我到鎮上的是位電工,負責電線桿跟電線等裝設工人,很好心的讓我這次只等了大概十分鐘,不超過十輛車。

我的第十三次Hitch-hike:今天好像跟工人特別有緣,從鎮上回來時,提著大包小包的我幸運地被一位房屋裝修工人載回來,他知道我在蘿蔔工廠工作後,還開玩笑說我的眼睛是不是比兔子還厲害,晚上漆黑裡能看見東西。

十三次經驗統計下來,平均大概會有十台車停下一台,在Ohakune這附近還算容易,這裡的人都很友善。而且總覺得我們的法國同事特別吃香,畢竟他的西方臉孔比較親切,所以看他總是很簡單地想要何時去就可以搭便車到鎮上,連去滑雪也是。有趣的是,聽說有次他坐的車,上面還載著車主剛捕到的獵物-山豬。

如果要說心得的話,我覺得Hitch-hike比較適合一個人,如果有兩個人以上要搭,車主他一個人在雙方都是陌生人的情況下難免會擔心安全,而且車上可能沒有足夠空位。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全身乾淨整潔,帶著笑容的人讓車子沒有理由不停下來。只要鼓起勇氣,抱著顆交朋友的心,不要想說是佔便宜,就可以放心的舉起手,豎起大拇指。

但同時最好避免下雨天,畢竟沒有人想讓自己車上變得又濕又髒;或是在狹窄及過彎道路等待,因為車子停下來的時候會很危險;而且不要太晚,車子少,停下來的機會就少。雖然hitch-hike在紐西蘭很常見,紐西蘭人大部分也都很善良,但還是曾聽說兩起因為hitch-hike而被搶的案例,所以還是要有警覺心,尤其女生最好避免搭便車。


到了晚上,不用跑到著名的南島Lake Tekepo,一樣可以欣賞南半球美麗的星空。記得那天吃完老闆夫婦請的晚餐,回到家後已是晚上十一點多,剛下車,抬頭往上看,嚇了一大跳!彷彿自己就置身在宇宙之中,浩瀚美麗的銀河就在我眼前,因為住在荒郊野外,沒有任何光害,加上晴朗無雲,天上幾萬顆光芒燦爛的星星正圍繞著我,一閃一閃,好像在對著我微笑。天上有獵戶座和南十字星,以及流星不時出現,我不知道趁機許了多少願望。雖然曾經在綠島有看過星空,但因為綠島有小山擋住部分視野,加上些許光害,還是比不上這裡有這麼多又大又清楚的星星!以前國文課學的「星羅棋布」、「滿天星斗」、「披星戴月」等成語,現在完全能體會。那時候一直在想:如果能躺在戶外,在星空下入眠該有多好,就好像蓋著織滿星星的棉被一樣這時忍不住打了個哆嗦,冷到不行的我只得趕緊躲到溫暖的房內打消這念頭。

假日除了附近有滑雪勝地可以滑雪外,我和日本室友還在鄰近由毛利人捐給紐西蘭政府的土地所建,紐西蘭第一座,世界第四座的Tongariro國家公園,世界遺產之一,攀爬名聞遐邇的「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全長約19.4公里,海拔達1900公尺,一般需要爬8個小時,從A點穿過山巒到B點。開始的時候,周圍亂石與高山神秘的感覺真的很有魔戒探險隊的感覺,然後就是一口氣爬幾公里到山頂,沿途可以見識到豐富的火山地形。雖然辛苦但一路上都有人,不需要嚮導,幾乎只要跟著人走就行,只有一條路,路牌指示也算清楚,另外專業登山者還可以向更陡的火山頂挑戰。在有些路段還是蠻危險的,例如45度角以上的斜坡或者只容單腳前進的小徑,旁邊就是讓人膽顫心驚的山谷。攻頂後,終於見到我此行的重點:Blue LakeEmerald Lakes,美麗的藍、綠色火山口湖。在那稍作休息欣賞美景,之後便是一路向下的輕鬆石路,也完成了今天征服火山的任務。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Ch.5 紐西蘭N.Z.-趁著工作空檔去旅行


到了九月底,幾乎所有的葡萄園都已經修剪完畢,等待春天的發芽。看看銀行帳戶,存的薪水不如預期,扣掉驚人的賦稅以及昂貴的房租後,其實就跟我在台灣賺的差不多,雖然不能賺大錢,至少還夠吃住,討個溫飽,只是旅遊基金還不夠,便開始在網路上找工作,這過程並不順利,因為氣候仍然寒冷,問了幾十家通通沒職缺,於是打算先南下到基督城與夥伴會合,趁這空檔時間遊覽基督城。利用winter special的折扣,花紐幣39元搭乘火車Tranz Coastal出發。讓我有點小驚訝的是,月台上行李搬運的工作人員竟然都是女性,包括之前在渡輪櫃檯的也是,個個都身材魁梧。


火車外表看起來有點老舊,除了超大的觀景窗也沒什麼特別,只有在最後一節車廂,那裏可以讓你吹吹風,沒有玻璃窗阻隔地欣賞風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陰陰的,說實在,紐西蘭海岸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如果要說美,我覺得台灣東海岸更美!比較特別的是路過幾處海岸還可以看到海豹躺在岩石堆中曬日光浴。Kaikoura位於從南島東北往基督城必經的路上,那裡最著名的就是有可以跟海豚共泳或搭船賞鯨的行程。但因已跟夥伴約好時間,只能繼續往南前進。

隨著火車慢慢的駛進月台,終於抵達基督城,只是這基督城火車站不在市區,而是遙遠的郊區,幸好出站後就有5塊紐幣一趟的shuttle bus可搭,載你到市內任何旅館,跟計程車一樣相當方便。我在那跟同伴會合後,考量地點方便就住在大教堂附近的Couchman backpacker,還遇見之前的英國同事在那打工換宿。網路的話就到背包客的好朋友-圖書館免費上網,即使每天有100MB流量限制,但查查旅行資料就很夠用了。有趣的是,圖書館對面是一家脫衣舞廳,不知道原來基督城的學生這麼幸福,白天讀書讀累了,晚上還可以去看「speical」放鬆心情。

基督城有幾家美食,我住的背包客棧隔壁有家Samurai Bowl(一吋法師)日本料理餐廳,其中的Katsu-Curry おいしい(日語:好吃),另外在177 Victoria St有家Fishmongers,那裏的Fish n chips(魚跟薯條)便宜又好吃,還有Oceans 177漢堡也很讚,雖然地點距市區走路有點遠,不過有時間還是值得過去嚐嚐。


星期日的下午到公園跟日本同事加入一群日本人踢足球,見識到日本人的團隊合作精神,雖然只是娛樂性質,不是真正的比賽,但還是很好玩,我也踢進了兩分,不過接下來連續三天幾乎都沒辦法走路,因為「退腿」(台語),太久沒跑全場了。

基督城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到處都充滿古典建築,難怪有那麼多人喜歡這裡,也是遊客來南島必訪的城市,去「i site(資訊中心),這個在紐西蘭旅行,各地都有的好伙伴問了問當地資訊後,跟朋友大致逛了幾個重要景點,星期日下午正好在頗負盛名的大教堂有活動,進去靜靜地聽著聖歌和管風琴演奏,現場真的讓人很震撼。可惜當時大教堂外表正在整修,被醜陋的綠色鷹架防護網蓋住,實在不是拍照的好時機。就在此時,接到了有個在北島的工作通知,雖然在基督城只短短停留幾天,但是我知道我還會再回來的。

先前沿海鐵路全程的風景,其實跟公路差不多,只有幾次火車會走進山巒起伏的森林大草原,所以從南島回北島的路上我就改坐較便宜的巴士。回程還在Kaikorua巧遇之前在Blenheim一起打工的香港同事們,實在巧到不可置信。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Ch.4 紐西蘭N.Z.-我的第一份戶外工


因為剛來時,身上只帶九百元紐幣(當時紐幣兌台幣約1:22),在住宿的一個禮拜期間採用「背水一戰」的方法來鞭策自己努力找工作,不能任由這麼坐吃山空下去,否則就得提前打包回家。

在台灣已經有先試著在網路上搜尋工作訊息,但是由於冬天不是生長季節,背包客主要從事的果園工作實在很少、很難找。幸運地在幾天後,終於接到其中一家公司的e-mail確認,於是買好票,計畫從奧克蘭搭10小時的車程到北島底端,再坐船下南島到布蘭漢(Blenheim)。一路上並不無聊,因為風景美不勝收,聽著MP3,窗外湛藍的天空與綠油的草地讓我忍不住拿出相機連拍好幾張,途中道路兩旁都是牛羊成群的牧場,紐西蘭有四千萬頭羊,但只有四百萬人口,不愧有羊國之稱。途中經過難得一見白雪覆蓋的雄偉高山時,體貼的巴士女司機還特地停一會兒讓我們拍照。


在乘坐大型渡輪渡過庫克海峽(Cook Strait)後,南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同於北島的多丘陵地形,盡是高山起伏。然後從港口皮克頓(Picton)轉搭巴士幾小時繼續往南後就到布蘭漢(Blenheim)。布蘭漢是個位於南島東北端盛產葡萄的小鎮,一年四季都有相關的工作:剪枝、剪葉、挑果、收成,而我從事的是其中最艱難的剪枝。因為冬天採收完的葡萄藤都已經枯萎,等待下個春天來臨再萌芽生長。在那之前,茂密橫生不必要的枯枝必須得先除掉,然後把主要枝幹繞著網架用鐵絲綁好,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紐西蘭人稱作「wrapping」。像是在綁葡萄枝的時候,一定要用鐵絲跟網架上的鐵線纏得緊緊的,這樣來春葡萄發芽長枝時才可支撐住,所以至少都得繞個兩或三圈以上,儘量讓母株跟子株成垂直狀。而且不同果園主人會有不同的要求,在開工前都會解釋示範清楚,不定期也會有挑剔的日本工頭來檢查。

那段日子裡,每天晚上八、九點就早早上床睡覺,凌晨五、六點就得起床,跟在台灣往往一、兩點才就寢比較起來,堪稱是我這些年來最健康的日子。然後在太陽都還沒出來的時候就得忍著一度的低溫準備開工,我的公司負責幫各個不同的葡萄園修剪,所以在這個果園完成後,隔天就會換到另一個。一整天握著園藝剪刀不停修剪的手,在第一天下班後,手掌就紅腫跟個麵包似的,起水泡跟長繭也是司空見慣,接下來每天八小時握著剪刀不斷地剪剪剪,早上起床手都沒辦法握拳,因為指關節痛到受不了;常常是回家後手痛得要命,甚至有同事還痛到連牙刷都握不好,這樣下去真擔心會不會有後遺症,以後得做復建。

一段時間過去後,我發現這份工作是有很多訣竅的,像是剪刀務必每天磨利,因為工具對我們來說,就好像槍對軍人一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此才修剪得快,計件制的工作完全符合「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不過,磨利後也要很小心,剪刀尖端輕易地就可以劃破皮,工作期間至少有聽過兩起案例是剪到手指後鮮血直流。

剪得快後再來就是要纏得快跟綁得快。將葡萄枝纏在網架上時不能分心,並且要將手的力量傳導到枝幹末端,也就是要向前。如果太用力,只要彎曲角度大一點就很容易導致枝幹斷掉做白工,得再重新修剪一枝來綁。有些速度快的人會先把鐵絲整理好,銜幾根在嘴上,要綁的時候直接從嘴取,這樣就不用在袋子裡幾百條,一根一根慢慢找。另外不戴手套的話會比較快,不過剛開始被粗硬的樹枝磨到會很痛,所以有人把手套剪到只露出手指,手掌還是有手套保護。

其它像儘量減少失誤,例如纏錯邊、弄斷枝,因為重來很浪費時間,做得順的話自然就會快。有時也要靠運氣,因為我們做的wrapping是修剪上一個人先以大剪除掉(pruning)蠻橫亂長的主要大枝幹後剩下的部份,如果你選到的那行上一個人不太行,留下過多的粗枝,那麼就準備唉唉叫,因為比大拇指還粗的樹枝用小剪難剪到爆,又會拖慢速度。


在戶外工作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欣賞大自然美景,但也免不了風吹日曬,無論天寒地凍,還是炙陽酷熱我們都得熬,尤其是亞洲女生,每個更是包到密不透風,穿得像太空人一樣,全身上下只有兩個眼睛露出來。但其實這麼做也不為過,因為南半球上方臭氧層破了個大洞,那邊的太陽似乎真的比較「大」,稍微直視就會覺得比台灣的還刺眼。而過量紫外線引起的皮膚癌也成為了紐西蘭人死亡主因,所以防曬乳是戶外工作必備品,連很多人會疏忽的耳後和脖子都要擦才行;其它像太陽眼鏡不僅可以防曬,又可以保護眼睛,否則,有兩位同伴就不小心被葡萄枝掃到眼睛,差點失明。

一碰到下雨停工就是我們的休息時間,相對地也代表收入不穩定。薪水採合約制,也就是做多少算多少,剪加修加綁一棵才算20-40(台幣約4-8)不等,完全取決於速度,動作快的人每天做個三到五百株以上,賺得比台灣一般上班族一天薪水還多,但這往往是少數人。所以我覺得來這工作的人與其相信工頭的高薪說法,倒不如奉行「老二哲學」較實際些,只要以最快的人為目標來提升自己速度就行,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在努力工作中實現自我,不管你是不是第一,至少已賺得該有的部份。只是每次看到一行平均一百多棵樹,彷彿沒有盡頭的葡萄園就頭大,只能靠聽MP3讓自己快活一點。

另外像不同民族間好像也會有差別:一般來說以日本人跟韓國人速度最快,好像天生就是做這行的;台灣人速度居中;洋人速度最慢,但做久了也幾乎都會變快,其中有位香港人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不像一般手無縛雞之力的城市小孩,他的速度奇快,是其他人的兩倍!等於別人做完一行,他已經做完兩行,所以當然也賺得特別多,每個禮拜平均有七、八百紐幣收入。到後來我們同事間還比賽起來,一開始可以選跟自己速度相近的同事當目標比賽,看誰纏得快,有人遇慢則慢;遇快則快,這招對於容易懈怠的人特別有用,不但可以增加收入還添增趣味。


來自日本、韓國、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法國、英國、愛爾蘭等不同國家的我們,就像個聯合國一樣在同個屋簷下生活。剛來紐西蘭時,忘了帶感冒藥,畢竟在台灣已經兩年沒感冒過,但沒料到紐西蘭比台灣冷多了!工作開始的第二週就感冒了,而且嚴重到全身無力沒法工作,幸虧在同事們的香港特效藥與韓國藥丸多國聯軍的幫助下,隔天病就好了一半,不然因為生病而無法工作,每天又要照付昂貴房租,可是很虧的。後來可能因為已經產生抵抗力,適應當地的氣候,這是我之後兩年在紐澳唯一的一次感冒。後來我也跟外國同事分享帶去的牛爾保濕與去角質產品,都因為很有效而受到歡迎,也算是另類的促進外銷。


我們大家每天不論工作、生活都在一起共患難,有人因為剛來沒幾天工作太辛苦就做不下去而離開;也有人有做到一半不想再繼續,但在彼此地加油打氣下,大家都還能堅持做完三個月到季節結束,所以夥伴們感情都很好,只要有人提前離開就會很難過。那陣子下班每天在車子上聽Greed Day的『21 Guns』這首歌,在往後的日子,每次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那段在布蘭漢的時光。

工作到後期,兩手實在痛到不行,每逢雨天休息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不過心情也很掙扎,因為沒工作等於沒錢賺。這時我們就會去圖書館使用免費的無線上網,或是到超市採買生活用品。鎮上有三大家紐西蘭主要商店:New WorldCountdownWarehouse,各有不同特色:New World比較像是生鮮超市;Countdown則像量販店;Warehouse較多的是衣物和生活用品類,食品很少。每家價錢其實大同小異,尋找哪家最便宜就是我買東西時的樂趣。例如我就曾經買到一雙4.99紐幣(約等一百元台幣)的鞋子、全新有帽外套和毛帽各不到台幣兩百。所以誰說國外生活消費一定很貴的呢?只要有心一樣可以過得很省。結帳時,那整排自動結帳機也是讓我開了眼界,無需收銀員,只要自行把商品刷過條碼,再投錢到機器裡就完成,相當方便,這也是店家相信顧客不會行竊的一種表現。

鎮上另外還有二手衣商店和假日市集。此外,在內行人的帶路下,找到ㄧ家巷內的餅乾工廠Pav & Pie Shop,那邊有我愛吃的AnzacShort bread兩種口味biscuit,滿滿一包只要3塊紐幣。另外像每逢週三跟周六,我跟幾個好友就會到鎮上享用免費的食物,這對我們這些窮苦的背包客相當有吸引力:禮拜三在鎮上會有類似救濟窮人的慈善機構發放食物,領取餐點後你可以自行決定要投多少錢到旁邊的錢箱,或者不投也行,我則是能力許可內多少也會投一點,有捨才有得,這樣下個禮拜才有得吃。在那裡可以嚐到紐西蘭道地的食物:像馬鈴薯泥和甜點,也見到較屬於社會階級底層的紐西蘭人,讓我這次旅途有了更不同的感受;禮拜六則是有韓國教會的免費晚餐,每週還會做變化,例如這星期是韓國菜;下星期就是中國菜等,飯後還有團康活動,他們願意這樣幫助別人,無私的行為令人讚賞。

假日時,我們幾個同事還會共乘一台車到附近尼爾森(Nelson)跟皮克頓(Picton)的鮑伯灣(Bob’s bay)、凱博灣(Cable bay)抓免費天然的蚌(mussel),岩石上滿滿都是黑黑的蚌,回家後不管煮湯還是清蒸,任君挑選,同樣鮮美多汁。不過我們都遵守規定,只在政府規定的自然保護區外捕捉,而且只拿大的,小的就讓牠們慢慢長大。


在布蘭漢的生活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但每個地方都有它的不完美:有一次我在人行道上拍照,正當要按下快門的那一刻,一個從我面前經過的自行車騎士,突然轉過頭來直接對我比中指,足足有好幾秒的時間,而且我旁邊沒有其他人。當時的我只是呆站在原地,因為我嚇到了,我不明白,我沒有做錯事,但為什麼要這樣被汙辱?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碰到種族歧視,接下來陸陸續續都有相同的事件發生,例如有時整車當地年輕人會在裡頭叫囂而過,喊著:「Fuxking Asian! Go back to your country!」,問過身旁的朋友們,也都幾乎有類似遭辱的經驗,連女生也不能倖免,難怪這裡的黑人總是成群結隊才敢出門。根據可靠說法是因為那些紐西蘭年輕人覺得我們這些外籍勞工搶了他們的工作,遷怒於我們;有人就忿忿不平的說,那是他們自己懶惰;也或許是紐西蘭地處南半球較為偏僻的角落,當地居民與真正深入當地生活的外國人接觸機會較少,所以較不懂得如何與外來移民相處。其實台灣也從東南亞引進了不少外勞,所幸類似的事件發生並不多,在親身體驗過何謂「外勞」後,我也更能設身處地去了解他們,畢竟大家離鄉背井不就為了糊口飯吃。而在剪枝工作結束離開後,我再也沒有回到布蘭漢。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Ch.3 紐西蘭N.Z.-從炙夏踏入冬境


不同於從桃園坐亞航飛吉隆坡,接著我改搭馬來西亞航空飛到紐西蘭。兩家搭起來的感覺實在有如天壤之別,馬航的機上娛樂系統、飲料續杯、含冰棒的美味餐點,讓我感覺整個已經被馬航收買了,這才是我印象中的「搭飛機」,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想我會全程都搭馬航。雖然我也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更多附加價值代表的是更高的票價,但如果兩家票價相去不遠的話,長途飛行我還是會搭品質、服務較好的那家,畢竟愉悅的心情是無可取代的。


下了飛機,初踏上紐西蘭國土,天氣陰陰的有點涼,因為南北半球季節顛倒,我從北半球的夏天出發,到了南半球卻正值冬天。

來接機的是一位已經在當地打工度假生活幾個月的台灣男孩,我們事先就在背包客棧網站上約好,他身上還穿著熟悉的陸軍迷彩褲,一看就知道是台灣人。交談後才得知他平常是個專業的木工,閒暇時間就負責替背包客們接送機,扣掉油費後還可以多少賺點外快。

對紐西蘭第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路上它設計有很多圓環,很多路口竟然就因此都沒有設置紅綠燈,而是靠禮讓右方來車通行,就連行人要過馬路也很安全,這是地狹人稠的台灣所無法想像,且似乎很難實現的。


友善的台灣男孩載我到寄宿家庭(homestay)後就告別了,臨走時他還要我有什麼問題就問他,讓剛到陌生國度的我心裡暖和了起來。我住的寄宿家庭是一對從台灣移民來的年輕夫婦,當初考慮初來乍到會需要時間去適應,所以一開始選擇跟台灣人住會比較方便,而主人也的確給我很大的幫助,像是教我到哪裡買電話卡、坐公車、上超市、如何開銀行帳戶…等。而且家裡除了可以上網讓我繼續查資料,其他該有的設施也是一應俱全,費用裡也包三餐,讓我不用煩惱吃什麼。就這樣,舒服地住在有如西方電影裡那種寬敞舒適,兼有草坪後院的平房,我的國外生活慢慢上了軌道。


生活安頓好了之後,我就開始到這個紐西蘭第一大城-奧克蘭(Auckland)遊覽。奧克蘭主要市區其實不大,走在街上處處可見韓國人,差點還以為到了韓國某城市,另外還有為數眾多的中國人與黃皮膚黑頭髮的東方人種,當地紐西蘭人反而很少見,有一說是他們不喜歡居住在擁擠的城市內,於是在許多房地產被中國人買下後,便移居到生活環境較好的郊區。

進到市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座不管在市區哪裡都可以看到的地標天空之塔(Sky Tower),它位於城市裡較高的山坡上,上去後便可以將奧克蘭週遭的風景一覽無遺,我在那裡欣賞了紐西蘭夕陽西下時美麗的彩霞,這才了解紐西蘭的天空真的好美!

天空之塔(Sky Tower)除了裡面有餐廳、賭場,塔頂可以觀賞風景外,另外還可以讓遊客走在塔頂外面鋪設好的步道,如果嫌這還不夠刺激,你也可以選擇跳下來,不過當然是做綁著安全繩索的高空彈跳。有趣的是,這彈跳還是兩段式的玩法:在塔頂環顧四周時,剛開始看到窗外有位金髮女孩被吊在半空中,還以為是不是機器壞掉,為她捏把冷汗,但是看她笑著想要舉起手來擺姿勢,才知道落下時會先在眺望層窗外暫停,讓裡面的人拍照後,再直墜至地面。


奧克蘭市區旁邊的山坡上有座亞伯特公園(Albert Park),隔壁就是紐西蘭頂尖的奧克蘭大學,參觀那裡的歐式建築和庭園設計,沾沾文化氣息後。接著又去藏在住宅區內,相當難找的奧克蘭博物館(Auckland Museum)。大致參觀完市區後,乘渡輪到市區對面的達文港(Davenport),從那裡的維多利亞(Victoria)山望回奧克蘭市,又是不一樣的景觀。還意外看到生平的第一個雙彩虹,往後在紐西蘭又見到數回。


在奧克蘭期間除了觀光遊覽外,我也買票到伊甸公園(Eden Park)體育場加入當地人群,觀賞在紐西蘭很流行的Rugby(英式橄欖球)比賽,這次上演的是紐澳兄弟大戰:代表紐西蘭的是一支勇猛的All Blacks黑衫軍,對抗身穿黃綠代表色的澳洲國家代表隊。黑衫軍素來以Haka戰舞聞名,這是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傳統,以有力的手足動作配合誇張的臉部表情,在進攻前恫嚇敵人。坐在觀眾席中,不時還會有紐西蘭人與澳洲人的球迷互開玩笑來挖苦對方,在箭拔弩張的情緒中仍不失幽默。最後在主場強力的加油團支持下,”Kiwi”(紐西蘭人暱稱)果然打敗了”Yellow guy”(澳洲人)

幾天下來看似已經逐漸適應當地生活,直到有一天,那晚在達文港因為想要拍夜景,待到將近午夜十二點才趕搭末班巴士回去。正慶幸自己有趕上最後一班巴士的同時,因為住在郊區,還有一個小時的車程,走了一天疲憊的我不知不覺地很快就睡著了,等醒來的時候,發現車子裡竟然沒有別的乘客,再看看窗外,盡是不熟悉的街景。趕快問司機這是哪裡,但我也不懂他指的地名,畢竟才剛到幾天人生地不熟。看看手錶的時間,八成是坐過頭了,所以我趕快請司機讓我下車。只是下了車,我才驚覺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那時凌晨十二點多,周遭店家早就關門,路上空無一人,連台車子都沒有,而我卻連自己在哪裡都不知道?!這時只好憑直覺判斷,挑個方向走大馬路,近半小時後,擔心自己走錯路,鼓起勇氣問了一戶當時還在前院聊天的紐西蘭人,才發現果然走錯方向了,只得自認倒楣地再走回去。第一次看全英文地圖,早就被搞得暈頭轉向的我,仍然分不清東西南北。這時又突然下起大雨,連偶爾駛過的計程車司機看到狼狽的我都不肯停,我就這麼一個人在漆黑的夜裡,獨自在路上走著,唯一相伴的只有天上的星星。過程中很害怕會不會隨時有兇神惡煞跳出來,心裡不斷責問自己幹嘛要到國外來給自己找罪受,甚至已經有找個安全的地方睡路邊的打算。雖然也曾有想過打電話給寄宿家庭的念頭,但畢竟那時已經是半夜,不想吵醒他們,只好不斷告訴自己快到了,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就這麼不知道走了多久,終於看到那個熟悉巴士站牌的那一剎那,真的是高興到想要跳起來!

這次剛到紐西蘭就發生的睡過頭事件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從這件事中我學習到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只因為一件小小挫折就依賴他人,只會成為長不大的小孩。所幸往後全英文地圖對我來說不再是問題,而且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再也沒有睡過頭。